包森
银幕故事:包森
包森(1911年—1942年) 原名赵宝森,又名赵寒,陕西蒲城人。1911年7月21日,包森生于陕西蒲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1927年,包森进入蒲城县第一高小上学。时值蒋介石叛变革命,人民陷于深重的灾难之中。在学校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的启发下,包森开始阅读进步书刊,和同学们讨论社会问题,逐步懂得了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才能救中国,并树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。
包森骑着白草洼战斗中缴获的日军战马
1932年2月包森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7年3月赴延安,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。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,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。1938年6月率部40余人到冀东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。1939年4月下旬,杀死前来劝降自己的日本遵化宪兵中士池本信次郎。1939年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。1942年2月17日,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瓠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,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,年仅31岁。
电影《剑吼长城东》海报
新中国成立后,为纪念包森,除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之外,在我省遵化、玉田、冀东烈士陵园里均修有包森的墓碑或塑像。1990年,根据包森烈士事迹改编的电影《剑吼长城东》上映。该片由天津电影制片厂出品,桂雨清编剧,方沉、马惠武导演,廖京生、孙长江、谭天谦、高保成、郭允泰主演。影片描述了1941年秋,日寇为建立东北与华北的战略通道,凶残实施的“三光”政策,及八路军冀东军民与日寇展开顽强斗争的故事。
主编/李莉、顾宏伟
编辑/张子诚、刘可凡